FEEDBACK

World Textbook Series for Chinese Medicine Core Curriculum: Selected Reading from the Huangdi Neijing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Price: $19.50 $13.71 (Save $5.79)
Add to Wishlist

Table of Contents
概论
第一节 从“医家之宗”到“世界记忆名录
第二节 与《希波克拉底文集》同龄的东方医典
第三节 与《希波克拉底文集》相似的医学理念
第四节 与《希波克拉底文集》比肩的医学成就
第五节 《内经》中那些令人瞩目的世界之最
第六节 《内经》中关于生命特征的独特论断
第七节 《内经》学术体系的价值所在
原文选读

第一章 养生
第一节 养生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 养生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女性生长发育和生育能力的变化规律
第四节 男性生长发育和生育能力的变化规律
第五节 顺应四时的养生方法及其意义
第六节 顺应四时养生的重要原则
第七节 “治未病”的防治原则
第八节 生命与自然界阴阳二气息息相关
第九节 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

第二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的基本内涵和属性
第二节 药物和食物气味的阴阳属性与作用特点
第三节 药物和食物气味太过对人的伤害
第四节 外邪侵袭与情志内伤致病的临床特征
第五节 阴精与阳气互根互用的关系
第六节 阴阳失调的典型临床特征与病机本质
第七节 调节阴阳的基本方法以及在防病养生中的应用
第八节 早期诊断与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第九节 阴阳理论在针刺治疗和诊法方面的运用
第十节 饮食五味对五脏精气是一把双刃剑
第十一节 阴阳属性的统一性和可分性

第三章 藏象
第一节 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和相互关系
第二节 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奇恒之腑与传化之腑的区别以及五脏与六腑功能特点
第四节 水谷精微的生成与输布
第五节 津液的生成与输布
第六节 脾与胃在生理和病理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第七节 脾病而四肢不用的道理

第四章 精气神
第一节 神的重要性和神的产生及思维过程
第二节 营卫的生成和运行及交会
第三节 睡眠与营卫二气的关系
第四节 精气津液血脉的概念
第五节 六气脱失的病理变化及六气与脏腑的关系

第五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第二节 积证的病因病机
第三节 五脏的常见致病因素
第四节 人体阳气的重要性及阳气失常感受四时之邪的病变
第五节 阳气失常所致各种病变
第六节 续论阳气的生理功能及阳气失常的病变
第七节 阳气昼夜消长规律及保护阳气的养生方法
第八节 阴精与阳气的关系及四时伏邪发病
第九节 疾病多因气机失调所致
第十节 病机的重要性及病机十九条

第六章 病证
第一节 外感热病的概念和病因及预后
第二节 外感热病的六经主证和传变规律
第三节 外感热病病情转愈的次序
第四节 外感热病的治疗大法和热病遗复的病因病机以及饮食宜忌
第五节 咳嗽发生的病因病机
第六节 五脏咳的症状表现
第七节 咳嗽的传变规律和六腑咳的症状
第八节 急性胸腹疼痛的病因病机
第九节 痹证的外因和分类以及痹证发病与季节的关系
第十节 五脏痹的发病机理
第十一节 常见脏腑痹的临床表现
第十二节 痹证的内因和痹证的预后
第十三节 六腑痹的发病原因及痹证的针灸治疗原则
第十四节 营气和卫气的区别及其与痹证发生的关系
第十五节 五体痹的典型表现
第十六节 痿证的基本病机和临床特点
第十七节 痿证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
第十八节 痿证的治疗原则

第七章 诊法
第一节 清晨诊病与四诊合参
第二节 诊气血是脉诊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 观察面色和眼睛的要点
第四节 五脏失守则预后凶险
第五节 五脏失强则全身衰惫
第六节 寸口脉搏可知脏腑气血变化
第七节 全面诊察与临证三不治
第八节 虚里诊的部位与脉象

第八章 治则治法
第一节 治法随不同地域常见病各异而有所不同
第二节 因势利导和补虚泻实等治疗原则及具体治法
第三节 逆治法的概念以及运用举例
第四节 反治法的概念以及运用举例
第五节 针对虚热证和虚寒证的治疗原则

附录
一、《黄帝内经》大事年表
二、本教材重要名词术语索引
World Textbook Series for Chinese Medicine Core Curriculum: Selected Reading from the Huangdi Neijing (Yellow Emperor's Inner Classic)
$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