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BACK

The Selected Works of CASS: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History of Shang Dynasty Vol 11 Offspring and Lessons of Yin Dynasty

Price: $19.92 $14.00 (Save $5.92)
Add to Wishlist

Details
《商代史卷11:殷遗与殷鉴》论述武王灭商、周公东征前后与商王朝退出历史舞台后有关殷遗民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述,考察殷遗的遭遇与族组织结构的裂变,殷遗的社会政治地位,对周文化发展的作用,讨论所谓“殷鉴”及周人对商朝得失的评判,商周制度演绎与变革因素、其间的文化异同等。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13

Editor's Recommendation

《商代史(卷11):殷遗与殷鉴》用断代史著述体例,通过有商一代历史事象与制度名物的研究,寻绎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元素的由来、特征、品格与传承,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商王朝的覆亡与殷遗问题
第一节周邦的西土崛起
一周邦早期文明的轨迹
二周邦考古文化的印证
三周邦臣属关系的演变
第二节肆伐大商与商王朝的灭亡
第二章商灭亡的原因
第一节前人研究成果与不足
一大多以纣为中心讨论
二对周人在商朝灭亡中的决策行为讨论过少,易使人误解
周人代商似乎是一种侥幸
三研究材料的侧重点有所偏颇
第二节文献中关于商人亡国原因的分析
一商人自己的说法
二周人与自己人谈话时的说法
三周人对商人的说法
第三节商王朝制度方面的缺陷
一王权尚处于发展过程中
二用人制度中的“用人惟旧”
三基层事务过于依赖于族
四分封制中的不成熟
五对外过分依赖武力
第四节商纣王完善制度的努力
一变更用人制度
二加强对外服的控制
三扩大直接控制人口的数量
四进行经济改革
五推行法律改革
六祭祀改革
第五节对内决策方面的失误与后果
第六节对外决策的失误与后果
第七节统治者的个人行为原因
一听信妇言
二生活骄奢
第八节其他因素
第九节周人的崛起
一周已是大国
二周人实力的扩展
三结盟分化
四积极准备
第十节结语
第三章初失国家的殷遗
第一节武王与殷遗
第二节三监之乱与周公东征
第四章周代的殷遗
第一节殷遗的处置
一对殷遗的迁置
二殷遗的状况
三殷遗承担的义务
第二节周人对商遗的控制措施
一宣扬天命
二宣布代商而立
三加强认同
四威胁恫吓
五分割包围
六监控威慑
第三节商文化和殷遗对周人的影响
一商人文化与殷遗的影响
二殷礼的损益与周公“制礼作乐”
二春秋时期的再肯定
第五章殷商亡国之鉴
第一节殷商亡国教训总结
一“宅尔邑,继尔居”,“作新民”
二“非我小国敢弋殷命”
三“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义民”
四“大悖典殷献民,乱为四方新辟”
五“勿庸杀之,惟姑教之”
第二节设官分职用人之法
一太宰之职的设立
二三公之职的设立
三三大职官系统的设立
第三节制礼作乐
一 畿服
二爵、谥
三田制
四法制
五嫡长子继承制
六乐
第六章商周制度的演绎
第一节井田制
第二节分封制
第三节宗法制
第四节礼制
第五节结语
附录一引用甲骨文著录目及有关简称对照
附录二商代史主要参考文献
Sample Pages Preview
Sample pages of The Selected Works of CASS: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History of Shang Dynasty Vol 11 Offspring and Lessons of Yin Dynasty (ISBN:9787500495031)

我们由此可知,《左传》所谓的“恃先王之命”,也就是《国语》的“恃二先君之所职业”。这个“职业”,不是别的,正是股肱周室,以夹辅天子,即三公的职掌范围。
由于三公这一职掌范围的规定,所以,太师、太傅和太保也就得以经常在天子左右,成为天子左辅右弼的重要朝臣了。古文献中,我们就时常发现这样的记载,把天子三公直接称之谓天子“左右”或比喻为天子“四圣”的,《大戴礼记·保傅》篇说,天子“选左右早谕教最急。夫教得而左右正,左右正则天子正矣,天子正而天下定矣”,《逸周书·明堂位》篇又说,天子有“四圣维之”,所谓前道后承、左充右弼,“是以虑无失计,而举无过事”。因此,古《周礼》说竞至认为,天子三公,与王同职,故日:“坐而论道,谓之王公”,“王”即为天子,“公”即为三公,伪古文《尚书·周官》篇,与此说略同。大体上看来,这个说法不误,只是诸家在解释上存有偏差,如郑玄以为“三公者,内与王论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乡之教”;韦昭以为“天子三公,佐王论道,泛监众官,不特掌事”;贾公彦疏,则本诸郑说,以为“郑虽言天子、诸侯,公中亦含三公,是其内与王论道也”;朱熹又以为,三公“本无职事,亦无官属,但以道义辅佐天子而已”,等等。我们觉得,诸家的这些解释只能说是对了一半“与王论道”或“佐王论道”,是“以道义辅佐天子而已”,用荀子引《传》的话说,是“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共已而止矣”。这基本上符合三公的“职业”,但说“不特掌事”或“本无职事”,似乎有些欠妥,具体来看:
【一】太师
太师,古文献中也称谓“师”,原本应是武职,与《周礼·春官·大宗伯》属下之太师无涉。在现存的《周礼》一书中,并没有太师的职文。不过,出土的西周金文材料已经告诉我们,太师是“师氏”的上司,这种上下级的统属关系,表明其职掌应是有一定联系的。《周礼·地官·师氏》职文云:
掌以嬍诏王,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教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凡祭祀、宾客、会同、丧纪、军旅,王举则从。听治,亦如之。使其属帅四夷之隶,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外,且跸。朝在野外,刚守内列。
The Selected Works of CASS: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History of Shang Dynasty Vol 11 Offspring and Lessons of Yin Dynasty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