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 Pages Preview
Preface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玉器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它是远古先民顶礼膜拜的神物,是森严礼仪等级制度的象征,是古人审美观念的表现,更是中华民族美好品德的化身。中国玉文化绵延8000年而不绝,是世界史中罕见的文化现象,中华民族以“爱玉”和“尊玉”而著称于世。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自古以来,它对社会的政治、礼仪、宗教、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可以说玉器是中华文明的奠基石。
古玉的研究和著录肇始于宋代。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和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都收录了一些古玉,但数量很少。元代朱德润的《古玉图》是第一部古玉专著,收录玉器41件。清代中期以后,随着考据之风的盛行,古玉研究也进入高潮。清末吴大潋著《古玉图考》一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传世的实物与历史文献相参证,详细考订玉器器名和用途,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对后世的研究影响很大。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考古学诞生。70多年来,考古学者发掘了大量的古代遗物,这不但对古史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使古玉研究真正纳入了科学的轨道。因为从墓葬、窖藏等出土的玉器,时代清楚,而且根据它们的出土位置也可判断它们的作用。许多学者开始将考古资料与文献结合起来研究古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但出土的古玉日益增多,而且在全社会形成了文物收藏热潮,古玉更是玉器爱好者收藏的重点对象。但是,无论是专业研究人员还是爱好者,对古玉的认识和鉴赏仍然存在着很大困难。首先,中国古玉发展史长达8000年,器形和纹饰十分复杂,各时期的玉器特征和使用方式也不一致,没有长期的研究基础很难全面把握古玉的发展规律。其次,玉器与其他古代艺术品(如青铜器、书画、瓷器等)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原料是天然的,古人在不同时期用料的情况以及玉料产地也不一样,因此,研究和鉴赏古玉必须具备矿物学和地质学的知识。第三,古人加工玉器的工具和程序,基本上是靠观察古玉上所遗留的痕迹获知的,而古代制作玉器的手工工艺现在已经被电动工具所代替,很少有人能够正确理解古玉的制作工艺。第四,仿古玉是困扰古玉爱好者的大问题,而仿古玉的辨伪和鉴定知识是他们收藏过程中所必备的。总之,目前需要一部相关的古玉工具书,以满足玉器界众多人士的需求。《中国古玉器图典》的编写工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