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 Pages Preview
缠枝纹饰在元朝,尤其在青花瓷器上日益强化。缠枝与折枝相比,缠枝多一层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之意,折枝则干净利索,表现自然的属性。其实,在元青花中,也可以找到缠枝体现自然属性的例子,2005年在英国拍卖的一件元青花缠枝葫芦纹葫芦瓶虽为存世孤例,但亦能很好地说明艺术源于自然的某种规律。
葫芦是一种爬藤植物,甲骨文中已有“壹”字,即指葫芦。《诗经·豳风》中有“七月食瓜,八月断壹”之句。葫芦幼嫩时可食,成熟后多用,亦可入药。东汉名医费长房悬壶济世,将葫芦神话广泛推至民间。闻一多在《伏羲考》中列举与葫芦相关的神话故事凡49种,上古神话中作为中华始祖伏羲、女娲皆为葫芦化身,这可能源于葫芦籽多这一现象,逐渐演化为企盼子孙繁殖的象征。而葫芦入瓷画,宋金不见迹象,造型却自唐始有之。这只元青花缠枝葫芦纹葫芦瓶,纹饰与造型浑然天成,目的纯一,历七百余年存世于今,难得的是元人的心境,文化的结晶。值得关注的是葫芦叶子的精确画法,真实不虚;枝蔓柔软缠绵,欣欣向荣;葫芦长藤结实,体量大小适中;可以窥见当时工匠设计上的创新,精神上的追求。
元青花在瓷器绘画上技艺突飞猛进,题材广泛,凡瓷器可以表现的题材都做了尝试。人物故事,翎毛走兽,花草鱼虫,龙凤神兽等等,无一不描绘精绝,令人叹为观止。在植物范畴之内,除去前述牡丹荷花主要题材,一些在明代发扬光大的内容也初见端倪。如观复博物馆藏元青花扁菊纹玉壶春瓶,将元青花常见的小扁菊边饰变成主体题材,满布周身,主客颠倒反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