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BACK

Overview of Shanxi Museum Collection: Porcelain volume 1

Price: $80.31 $56.43 (Save $23.88)
Add to Wishlist

Details
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就已经开始制造和使用陶器,并在制陶工艺发展的基础上,创造出原始瓷器。在东汉晚期,开始烧制成熟的青瓷。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先民对世界物质文明的杰出贡献,中国古代瓷器不仅具有高超的工艺水平,也蕴含了极高的美学鉴赏价值,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交融。中国历代瓷器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全世界人们所喜爱,中国在世界上博得“瓷之国”的称号。
  中国是早使用高岭土烧制工艺日用品的国家。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龙山文化晚期地层出土的20余片原始青瓷瓷片,是目前发现中国早的原始青瓷。原始瓷器烧制技术不断改进,到东汉晚期,浙江上虞小仙坛窑开始烧制成熟的青釉瓷器,并形成了以越窑为代表的庞大南方青瓷生产体系。
  三国时期,瓷器生产以浙江地区为中心,青瓷为主。此时的青瓷施釉均匀,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胎质呈淡灰色,坚硬细腻。常见的装饰纹样的有弦纹、水波纹、铺首、方格网纹等。西晋的制瓷技术益加精巧,既实用又美观,青瓷的用途也扩大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酒器、餐具和卫生用具等成为瓷器主要造型。东晋时期,南方青瓷造型趋向简朴,装饰减少,有些器物只使用褐色斑点作为装饰。南朝时期,继承了前代青瓷生产工艺,出现刻划莲瓣纹装饰。
  北方青瓷的生产究竟始于何时,在目前古陶瓷界还没有充分的材料可以证明。目前已知的北朝青瓷窑址有山东的淄博寨里窑、河北邯郸的贾壁窑、河北内丘窑和河南的安阳窑等。它们的产品在品种、形制和烧制工艺上,存在共同的时代特征,同时又有各自的地方风格。
  山西地区出土了许多北朝青瓷,北魏墓葬有大同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司马金龙墓,太原北魏神龟三年(520年)辛祥墓、侯马高村乡北魏墓,器型有鸡首壶、盏托、罐、唾壶等。其中司马金龙墓出土的青釉唾壶、辛祥墓出土的青釉龙柄鸡首壶、青釉盏托与南方青瓷相近。北齐墓葬出土北朝青瓷资料更加丰富,主要有山西寿阳北齐河清元年(562年)厍狄回洛墓,山西祁县北齐天统三年(567年)韩裔墓、山西太原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娄睿墓、山西太原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徐显秀墓、太原南郊北齐壁画墓等。太原周边地区北齐墓出土的青瓷有明显的北朝风格,胎白但因烧结温度不高,瓷化程度稍低;釉色青中泛黄,玻璃质感强;胎体厚重,器型硕大;造型多样,纹饰繁复。主要器型有鸡首壶、壶、带盖罐、高柄灯、盘、盒等,造型类似于南方青瓷,也有异域文化和佛教文化风格。如厍狄回洛墓出土的黄釉莲瓣尊,造型口小底大,如水滴状,不同于中原陶瓷器,类似于无模吹制成型的贴花玻璃瓶,别具异域风姿。这种造型的尊在北朝时期其他墓葬还没有发现。所饰的莲花纹多为呈双弧线,瓣形窄而长,也不同于中国早期本土莲花纹。为太原地区北齐青瓷常见。娄睿墓出土的黄绿釉贴花铺首瓷盖壶,颈部贴三个铺首,口吐细茎莲花垂于腹壁,莲花间贴三个铺首衔环,这样的装饰富有中亚风格。娄睿墓出土的青釉灯集模印贴花、刻花和浮雕三种装饰技法于一器,饰莲瓣纹、忍冬纹、联珠纹等纹样。特殊的是在灯盏的外壁贴饰有新月托日的符号,这个符号是袄教重要的标志。它也是萨珊波斯国王皇冠上的徽记,在虞弘墓石椁、安伽墓门额上也有相同图案。1956年太原市玉门沟出土的青釉印花胡人狮子纹扁壶,颈部底部饰联珠纹,是萨珊波斯人所喜爱的图案装饰,这种纹饰常常被应用于金属器之上,装饰位置也都在口沿、颈、肩、底足等位置。舞狮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狮舞的技艺源于西凉的“假面戏”,唐代时盛行于宫廷与民间。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太原玉门沟出土的青釉扁壶是描绘狮子和手持拂子的假面胡人舞狮的情景。
 
Table of Contents
东晋
青釉褐彩双系盘口壶
青釉双系盘口壶
青釉四系罐
青釉褐彩长柄灯
青釉三兽足砚

南朝
青釉砚
青釉划花莲瓣纹龙柄鸡首壶

北魏
青釉龙柄鸡首壶
青釉托盏

北齐
黄釉贴塑莲瓣纹盖尊
青釉龙柄鸡首壶
青绿釉划花莲瓣纹盖罐
青绿釉贴塑莲瓣纹长柄灯
青釉贴塑兽面纹龙柄鸡首壶
青釉贴塑宝相花龙柄鸡首壶
黄绿釉贴塑兽面纹盖尊
黄绿釉龙柄鸡首壶
青釉印花胡人驯狮纹扁壶


青釉四系罐
白釉高足杯
青釉四系罐


青釉双系罐
白釉双龙柄盘口瓶
白釉执壶
白釉人首执壶
白釉盘口唾盂
白釉唾盂
白釉绿彩唾盂
白釉碗
绞胎三足碟
青釉盒
白釉盒
青釉盒
绞胎枕
三彩绞胎枕

北宋
青釉刻花五管瓶
青釉刻花花叶纹瓶
白釉执壶
白釉瓜棱执壶
白釉镂空熏炉
白釉折沿炉
白釉折沿炉
白釉折沿炉
白釉折沿炉
黑釉盏
黑釉碗
……

南宋

Sample Pages Preview
Sample pages of Overview of Shanxi Museum Collection: Porcelain volume 1 (ISBN:9787501060917)
Sample pages of Overview of Shanxi Museum Collection: Porcelain volume 1 (ISBN:9787501060917)
Sample pages of Overview of Shanxi Museum Collection: Porcelain volume 1 (ISBN:9787501060917)
Sample pages of Overview of Shanxi Museum Collection: Porcelain volume 1 (ISBN:9787501060917)


Preface
  山西位于黄河中游,地处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交汇区域。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多元的文化交流,为三晋大地留下了丰富而鲜明的历史文化遗产。山西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国有馆藏可移动文物320万件(组)。这些美轮美奂的文物,恰如散落在黄土地上的点点繁星,折射出华夏文明的璀璨光辉。
  山西博物院前身为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博物馆之一,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1953年起称山西省博物馆。2005年建成开放的山西博物院坐落在龙城太原美丽的汾河西岸,2008年起向公众免费开放,成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院藏的40余万件文物荟萃全省精华,其中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出土文物、商代方国文物、两周时期晋及三晋文物、北朝文物、石刻造像、历代地方陶瓷、金代戏曲文物等颇具特色。
  为保护传承山西历史文化,合理利用文物资源,以文明的力量助推社会的发展进步,值此建馆100周年之际,我院将分期分批推出院藏文物精品图录,藉以向为山西博物馆事业付出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和关心支持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希望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关爱、支持山西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回望百年,一代代晋博人薪火相传,筚路蓝缕。遥望未来,新时代的文博人将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作为三晋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者,山西博物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着力打造“艺术展示的殿堂,学生学习的课堂,民众休闲的乐园”,使博物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彰显地域文化魅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有力支撑,为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山西新篇章而不断努力!
  谨以此献给山西博物院成立100周年。
Overview of Shanxi Museum Collection: Porcelain volume 1
$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