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BACK

Illustrated Catalog of Chinese Coins

Price: $141.74 $99.60 (Save $42.14)
Only 1 left in stock, order soon.
Add to Wishlist

Table of Contents
耿爱德及其钱币学巨著《中国币图说汇考》
序言
再版序言
第一章 中国早期银币(1837~1890)
第一节 中国近代银币的早期币
第二节 中国最早制造的银元
一、台湾早期银币 
二、漳州军饷 
第三节 太平天国银币
第四节 贵州早期银币 

第二章 中国清代龙纹银币(1889~1911)
第一节 广东省(广州)龙纹银币 
第二节 湖北省龙纹银币 
第三节 安徽省龙纹银币 
第四节 江南龙纹银币 
第五节 浙江省龙纹银币 
第六节 福建省龙纹银币 
第七节 台湾省龙纹银币 
第八节 四川省龙纹银币 
第九节 陕西省龙纹银币
第十节 湖南省龙纹银币 
第十一节 云南省龙纹银币 
第十二节 北洋龙纹银币 
第十三节 天津造币总厂 
第十四节 北京龙纹银币 
第十五节 山西省龙纹银币 
第十六节 奉天龙纹银币 
第十七节 吉林龙纹银币 
第十八节 黑龙江省银币 
第十九节 四川卢比银币 

第三章 中华民国银币(1912~1950) 
第一节 有孙中山侧面像的中国银元 
第二节 具有黎元洪将军肖像的中国银元 
第三节 袁世凯总统银元 
第四节 其他总统、地方长官肖像银币 
一、程德全像纪念银元 
二、唐继尧像云南银币 
三、徐世昌纪念银元 
四、曹锟纪念币 
五、龙凤银元 
六、段祺瑞纪念银元 
七、张作霖纪念银元 
八、褚玉璞纪念银币 
第五节 福建纪念银币 
第六节 蒋介石银元 
第七节 纪地省名的民国银币 
一、福建省民国银币 
二、台湾省民国银币 
三、广东省民国银币 
四、广西省民国银币 
五、贵州省民国银币 
六、甘肃省民国银币 
七、湖南省民国银币 
八、湖北省民国银币 
九、浙江省民国银币 
十、云南省民国银币 
十一、四川省民国银币 
第八节 中国共产党的红军银币 

第四章 镍币和铝币(1915~1949) 
第一节 镍币 
一、袁世凯像镍币 
二、湖北镍币 
三、广东镍币 
四、云南镍币 
五、广西镍币 
六、山西镍币 
七、四川镍币 
八、山东镍币 
九、金本位镍币 
十、孙中山像镍币 
十一、华兴银行镍币 
十二、四川成都造币厂镍币 
十三、蒋介石像镍币 
十四、青岛镍币 
十五、冀东镍币 
十六、内蒙古镍币 
第二节 中国铝币 
一、上海铝币 
二、华北铝币 
三、台湾铝币 

第五章 两制银币(1856~1943) 
第一节 上海两制银币 
第二节 (1867年香港)上海两制银币 
第三节 吉林两制银币 
第四节 山西两制银币 
第五节 山东两制银币 
第六节 关平两制银币 
第七节 户部两制银币 
第八节 奉天两制银币 
第九节 广东两制银币 
第十节 湖北两制银币 
第十一节 大清帝国两制银币 
第十二节 北洋两制银币 
第十三节 滇缅两制银币 
第十四节 藩属两制银币 
第十五节 湖南两制银币 

第六章 新疆银币(1870~1949) 
第一节 清代铸币 
一、阿古柏铸早期银币 
二、维文纪地“英吉沙” 
三、没有关于铸地的标识 
四、印“准噶尔”的新疆龙纹银币 
五、印“喀什噶尔”的银币 
六、印“叶尔羌”的银币 
七、印“和阗”的银币 
八、印“阿克苏”的银币 
九、印“廸化”的银币 
第二节 新疆的民国铸币 
一、用于一般流通的银币 
二、印“喀什”的银币 
三、印“迪化”的银币 
四、1949年新疆壹圆样币 

第七章 外蒙古和伪满洲国的银币及镍币 
第一节 伪满洲国 
第二节 外蒙古 

第八章 西藏银币(1631~1949) 
第一节 尼泊尔以西藏名义所生产的银币 
一、帕坦代铸币 
二、加德满都代铸币 
三、巴特冈代铸币 
第二节 在西藏铸造的银币 
第三节 宝藏银币 
一、乾隆宝藏 
二、嘉庆宝藏 
三、道光宝藏 
四、宣统宝藏 
五、西藏银饼 

第九章 中国金币(1860~1950) 
第一节 打算流通的中国金币 
一、太平天国起义期间的金币 
二、新疆金币 
三、洪宪金币 
四、云南金币 
五、袁世凯金币 
六、山东金币 
七、中央金币 
八、张作霖纪念金币 
第二节 非流通的中国金币 
一、非流通货币 
二、用金铸造的一元型纪念币 
第三节 西藏金币 
第四节 东北两制金币 

第十章 中国的纪念章 
纪念章 
大奖章 

第十一章 中国的仿制币和臆造币 
第一节 中国的“造币厂戏作品” 
第二节 中国的仿制币和臆造币 
一、仿制币·银币 
二、臆造币·银币 
三、臆造币·金币 
四、造币厂戏作品 

附录一 中国机制币之市值 
附录二 中国造币厂各币铸额记录 
附录三 中国近代造币厂之记录 
译后记
 
Sample Pages Preview
Sample pages of Illustrated Catalog of Chinese Coins (ISBN:9787515508900) 

(d)兰州,甘肃省省会,那里可能只生产铜币。 
(e)成都,四川省旧省会。来自那里的报告表明,1938年6月在成都也铸造过镍币。 
但是在这些地方铸造的钱币能够供应足够数量以前,中国需要更多的金属币,因为所有的银币已被废除,而对镍币的需要仍然持续。为了这个原因,财政部决定向(奥地利)维也纳政府造币厂大量订购相同的镍套币,在那里镌刻了新的——几乎类似的——祖模。订购的数量是1.2亿枚,由2000万枚伍分、6000万枚拾分和4000万枚廿分面额组成。就涉及的尺寸、图案和成色而言,这些金属币与中国在1936年铸造的~般的法币铸币几乎完全相同,除了一个大写字母“A”(代表奥地利,Austria)置于背面布币图案的足部之外。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这些镍币运抵中国,并据说曾经由香港和广州船运到汉口(国民政府暂时设立于那里)。这批镍币仅有适当数量投入流通。由于战争期间镍价较高,大量的中国镍币肯定最终重归熔化炉中。 
虽然几乎相似,但与按维也纳样式铸造的(837~839型)套币相比较,按费城样式在上海铸造的一套三种镍币(834~836型)在设计上有微小的区别。在维也纳版中,所有线条较粗并更清晰。背面布币的上半部分的两条斜线更加倾斜是其特征。在廿分币上,这些线相距底部3毫米,而在上海样式上,宽度是3上毫米。在奥地利制造的币的右半部上,看起来有点像网球拍的中国篆文占据了比在上海套币上更大的区域,而同一个汉字左边上的斜线较短,这样“”(维也纳),“ ”(上海)。左边上的汉字“分”显然已偏离范型。 
“A”字样式(838型)背面上的数字“10”在风格上不同,特别是右边弯曲的一笔更上方,并在方型之下。 
在背面数字“伍”的设计上,见到836和839型(伍分)不同。在维也纳样式上,朝左的垂直一笔比在836型上的更长。 
根据(现在已退休的)维也纳造币厂设计师雷吉仑拉特·理查德·普拉赫特[Regierungsrat Richard Placht]寄给作者的书面资料,他起初制造了一枚在背面足部没有字母“A”的样式。
You May Also Like
Others Also Purchased
Illustrated Catalog of Chinese Coins
$9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