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 Pages Preview

Preface中国古毯,长期以来不被我国收藏界重视。在长江以南及中原地区,由于夏季炎热气候湿润、生活习惯等诸多原因,使许多古毯不易流传保存。只有在气候高寒干燥的西北地区,如青海、西藏、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地,古毯才得以世代相传。经考古发现,收藏在各地博物馆的古毯实物中,最早的为新疆东汉地毯。从现有的地毯实物中可以看出,地毯的生产与编织图案纹样与材料选择,都是和历史的变迁与进步紧密相连的。因其精致的编织技术和图案的富丽堂皇,成为富贵生活与地位的象征。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宫廷使用的毛织毯。这些具有历史价值和民族风格的艺术品,各方面记载的资料极少。早在五六十年代,故宫织绣科的同仁们曾对丝、麻、毛等文物分门别类的进行过研究,已故研究员陈娟娟女士就曾搜集了大量的毛毯类文物资料,对其编织工艺和染线色彩等进行过研究。
清代是距今最近的一个朝代,清朝皇宫对地毯的大量需求,使盛产毛织毯的甘肃、新疆、宁夏等地的精美毛毯大量进入宫廷。宫廷造办处下也设立专门织毯的作坊,根据宫殿需要编织地毯。宫廷用毯至康熙、乾隆时期达到顶峰,各种毯在编织、着色、纹饰上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故宫博物院现存的各类毯,为清代不同时期在各宫殿内铺设的实用文物,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能保留到现在,实为珍贵。但是,清代宫廷用毯属于消耗用品,用旧随时增添更换。一部分使用过的地毯、炕毯、壁毯,经长期踩踏、铺挂,经过紫外线照射,受过不同温湿度的影响。特别是这批毛毯使用后没有经过清洗,毯面被油污、霉渍、虫蛀、尘土浸蚀严重,多处掉毛,脱色,有不同程度的损伤。2000年夏秋之际,宫廷部集中人力对这部分极有历史价值的毛织毯进行吸尘、清洁、保养,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清理一块地毯能出一推车尘土,一块地毯需要十几个人才能移动。他们知难而进,对尺寸、纹饰、颜色一一核对。根据实地分析、测量、对比等方法,考证出太和殿宝座台前的“木红地双龙戏珠大地毯”、皇极殿慈禧六十岁生日时铺的“万字纹地毯”等历史信息;同时也探索出清代宫廷地毯使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