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BACK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尚书

Price: $9.18 $6.45 (Save $2.73)
Only 2 left in stock, order soon.
Add to Wishlist

Details
《尚书》以《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为底本而略有改动。首先,无论今文或古文仍按底本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今文篇目则按《尚书》体例将《尧典》、《舜典》合为一篇,篇名为《尧典》,并将《舜典》前多出的二十八字删去;《顾命》、《康王之诰》合为一篇,篇名为《顾命》;《盘庚》虽分作上、中、下,但仍为一篇不作三篇。今文、古文分开后,各篇仍以底本顺序排列,仅存篇名而无正文者则不再列出篇名。其次,今文二十八篇既为伏生所传,各篇之前的《孔序》则应予删除。
Table of Contents
前言
今文尚书

虞书
尧典
皋陶谟

夏书
禹贡
甘誓

商书
汤誓
盘庚
盘庚上
盘庚中
盘庚下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周书
牧誓
洪范
金滕
大诰
康诰
酒诰
梓材
召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奭
多方
立政
顾命康王之诰
吕刑
文侯之命
……
虞书
夏书
商书
周书
Sample Pages Preview
从这里我们还能约略看出当时社会酋长和官员之间的平等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亲密无间的情景。他们谈论的要点仍旧是放在治国安民上。在这里他们提出了君和臣分别应当遵循的准则:做君主的,应当谨慎对待自己的职位,做自己应做的事情,使大臣们做到公平正直,要举贤任能,要广泛地听取意见,赏罚要严明得当。做臣子的,应该是君主的膀臂和耳目,应直言敢谏,不要阳奉阴违,要团结左右大臣,政务的处理要严明得当,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于正确意见要及时反映,否则便要受到惩罚,在他们看来,只有君臣之间如此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而且各尽本分,努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政务才能处理好。
当然这些言论也有一些是出于后人润色,并不完全是舜和禹的真实思想,但我们也不应完全视之为凭空臆造,因为文章中虽然有一些阶级社会的色彩(如注重等级制度等),但从整个谈话来看,这还不是主要的,仔细体会这些言论,似乎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主要的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而是为了“安民”。如果把这段言论和商书、周书比较,便明显可以看出其间的差别了。在商书和周书那里,统治者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完全是放在如何维护自己的统治权上,虽然他们也常常提出一些安民措施,但那只不过是维护统治权的手段罢了(这一点在周公的言论里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从这点看,它仍然有比较重要的史料价值。
第三大段,可分作四个小段:第一段是舜的言论,舜在这里申述了惩罚丹朱的理由,并指出应以此为戒,不要犯丹朱那样的错误。第二小段,禹再一次陈述自己的功绩,并提出苗人尚未完全征服,告诫舜说:“苗顽弗即工,帝其念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南北民族之间的严重矛盾。第三小段,记叙了讨论结束时,举行祭礼的情况。第四小段记叙举行祭礼之后,君臣作歌娱乐,并互相勉励的情况。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尚书
$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