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BACK

The Fengshudao Site of Paleolithic Age in Baise Basin, Guangxi, South China

Price: $51.23 $36.00 (Save $15.23)
Add to Wishlist

  • Author: Wang Wei;
  • Language: Chinese
  • Page: 191
  • Publication Date: 01/2014
  • ISBN: 9787030390448
  • Publisher: Science Press
Details
《广西百色盆地枫树岛旧石器遗址》可供从事古人类学、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百色盆地自然环境和地质背景 
1.1百色盆地自然地理概况 
1.2百色盆地构造演化 
1.3百色盆地阶地序列 
1.4百色盆地玻璃陨石的成因及埋藏特征 
1.5百色盆地新生代发育史 
第二章枫树岛旧石器遗址概况 
2.1百色盆地旧石器研究历史 
2.2枫树岛旧石器遗址发现 
2.3枫树岛旧石器遗址周围自然环境 
2.4枫树岛旧石器遗址发掘 
2.5枫树岛旧石器遗址地层 
2.6枫树岛旧石器遗址的埋藏学特征 
第三章枫树岛旧石器的来源及分类系统 
3.1枫树岛研究石制品的来源 
3.2枫树岛石制品的分类 
第四章枫树岛旧石器遗址发掘出土石制品 
4.1石锤 
4.2石核 
4.3石片 
4.4刮削器 
4.5砍砸器 
4.6手镐 
4.7手斧 
4.8零星片疤砾石 
4.9砾石原料 
4.10断块 
第五章枫树岛旧石器遗址地面采集石制品 
5.1石锤 
5.2石核 
5.3石片 
5.4刮削器 
5.5砍砸器 
5.6手镐 
5.7手斧毛坯 
5.8手斧 
第六章讨论和结论 
6.1石制品的原料来源 
6.1.1石制品原料性质分析 
6.1.2遗址周围的地层学观察 
6.1.3盆地内第四纪河流阶地的观察 
6.1.4石器原料的属性 
6.1.5岩性统计分析 
6.2石器工业的组合 
6.2.1发掘出土的石器工业组合 
6.2.2地面采集的石器工业组合 
6.2.3枫树岛石器工业组合的性质 
6.2.4有关中国的手斧 
6.3枫树岛旧石器遗址的年代 
6.4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后记
Sample Pages Preview

Sample pages of The Fengshudao Site of Paleolithic Age in Baise Basin, Guangxi, South China (ISBN:9787030390448) 


Sample pages of The Fengshudao Site of Paleolithic Age in Baise Basin, Guangxi, South China (ISBN:9787030390448) 

学制约。例如宣城剖面的石器主要产出在0.7~10 m深度范围,跨越了M/B界线,其最老石器层的年龄约为0.8 Ma;七里亭遗址的旧石器层位于剖面的底部,接近Jaramill0正极性亚时的底界,其年龄约为1.1 Ma;百色盆地的手斧和其他旧石器的年龄约为0.8Ma。这些年龄数据表明,从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古人类在中国南方亚热带的广大地区繁衍生存,并能适应南方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此外,这些古人类遗址均处于中更新世气候转型(Mid—Pleistocene climate transition,即1.2~0.8 Ma)期间,而此期间前后全球气候系统发生了深刻变化,如冰期一间冰期旋回的持续时间、变化幅度显著增加,气候主导周期从41 ka转换到100 ka,亚洲干旱化增强等。而中国南海深海氧同位素的变化显示,此期间前后的气候波动幅度增加,并也体现了气候主导周期从41 ka至100 ka的转换。根据Potts的多样性选择理论(variability selection),古人类的重大演化阶段往往出现在气候波动比较剧烈的时期,而在这个气候转型期附近,东亚地区古人类活动从较低纬度的亚热带地区(例如长江下游地区、北回归线附近的百色盆地)到较高纬度的温带地区(例如泥河湾盆地)都显著增加,进一步为该理论提供了支持。这些磁性地层年代学结果进一步说明多变的气候不仅促使早期人类向更广阔的区域扩散,同时还增强了早期人类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他们不仅能适应华北较高纬度地区剧烈的环境变化,也能适应中更新世气候转型前后中国南方高温多雨的气候_(刘彩彩和邓成龙,2011)。 
席承藩认为,富含铁铝氧化物的红色风化壳和黄土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的两大土状地质形成物。前者是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化学风化产物;后者是风力搬运的尘埃降落物,或再经水力搬运的堆积沉积物。以这两类土状地质形成物为基础,在不同气候带里,形成了多种性状各异的土壤。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红色风化壳系漫长的第四纪以来的脱硅富铁铝风化产物,它们形成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红色风化壳的发育延续了整个第四纪时期(以2.Ma B.P.为第四纪起始年限),经历了早更新世的红色黏土夹滚圆砾石的第四纪初叶,进人中更新世的网纹红土形成阶段,到了晚更新世可能是红色风化壳形成的极盛期。四层均质风化产物的形态、性状均极近似,说明这一阶段(晚更新世)富铁铝风化壳的形成范围十分广阔,而且未见任何冰川迹象。至于全新世是否仍在进行富铁铝风化的问题,在全新世早期河成沙岗及海相砂土(灰色砂土)上有明显的红色风化壳表层形成;同样,近若干年来,采用排水收集器多点观察的结果,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广大地区仍可观察到硅与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钾、钠、钙、镁离子)的大量迁出,与之相应,氧化物在风化土层中不断积累。当然,这种迁移与积累的规模随气候的变迁和地形、母质等而有所差异(席承藩,1991)。
The Fengshudao Site of Paleolithic Age in Baise Basin, Guangxi, South China
$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