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 Pages Preview



Preface
中国的收藏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东晋,参与者大多是既有政治地位又有鉴赏水平和富余财力的士大夫阶层。王、谢、桓等名门望族,常把鉴藏艺术品的多寡作为衡量门户高低的尺度之一,当时的士大夫如桓玄等,都是收藏巨富之人。其后刘宋、萧齐、萧梁均有继承发展,鉴藏之风延续未断。张彦远自其高祖辈起五代富于收藏,成为其编写《历代名画记》的坚实基础。米芾父子及王诜等众多兼具书画家身份的士大夫或贵戚参与收藏,也是前朝所未及。元代柯九思、倪瓒均以诗、书、画之“三绝”名重当时,同时也都精于鉴赏,家藏颇丰。
属清宫旧藏的精品很多是清乾隆内府《石渠宝笈》著录的藏品,表面看来这些国宝是乾隆皇帝以帝王势力毫不费力搜罗而来的,实际上却有很大一部分是梁清标、安岐等几个收藏家对明末散佚书画珍品鉴定收藏的成果积累。及至近代,如果没有张伯驹、孙瀛洲、陈万里等收藏大家的出现,中国的很多宝物恐怕摆脱不掉或流散海外或毁于动乱的命运。正是有他们对大量散佚文物的保护和其后向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捐赠,才使今天的我们有幸一睹这些艺术瑰宝的庐山真面目。
如今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及收藏市场的异常火爆不再能以单纯的“盛世收藏”来注解,而是更多地体现出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尊重。收藏家对当今世界发展的理性思考,对中国传统文化优越性的深切感受,使整个收藏因此转向更具内涵的层面。此时出版此系列书籍来鼓励、宣传并引导收藏,就极富积极意义。
正因如此,故宫博物院所属故宫出版社编辑出版此系列,希望此书能够为学者带来研究的实物资料,为欣赏者呈现不同时期的文化宝藏,此书将成为广大读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的良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