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对象:汉语专业本科三年级留学生;具有相应水平(掌握5000常用词)的汉语学习者
以当代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制度文化为中心,兼顾人文地理等方面。按照“中国的自然条件”“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经济”“中国社会”四部分进行介绍,共20章,每章前有“摘要”后有注释和参考书目。
编写说明
《中国国情》属于对外汉语本科教学的专用教材。
国情离不开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选择什么作为教材的中心内容呢?考虑到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通才”,我们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以便胜任与中国有关的各种工作,并具备深入研究专门领域的中国文化的基础,因此,我们选择了“中国的制度文化”作为《中国国情》教材的中心,同时兼顾人文地理等方面。在时间上的定位为“当代中国”,并且以改革开放时期为重点。
在设计教材的结构时,我们的思路是,按照“中国的(自然)条件”、“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经济”和“中国的社会”四部分向学生介绍当代中国。这种四部分的结构,适合编制教学计划(我们建议每学期讲授两个部分),也适合学生对课程作阶段性的总结和讨论,在“教”与“学”两方面,都有很大的便利性。
我们的教材适用对象为汉语言文化专业三年级学生。按照孙瑞珍主编的《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等级大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所提供的规范,本阶段的学习者应该掌握了5000左右常用词,属于中级水平。据此,我们对初选来的材料首先进行了“过滤”,即删削和更改超过中级水平的生词;对于不得不用的部分超纲词语,采用随文注释的办法。这样,大部分学生可以在不借助工具书的情况下,顺畅地阅读课文正文,为他们的预习和讨论提供了方便。
参考书是学生扩展知识、培养个人兴趣的重要工具,我们依据“体系化”的标准,在每一章正文和思考题后面均开列参考书目,并尽量选择90年代以后的新书或新版本。我们提供的参考书分为三类,一类是关于正文所及这个方面的简史;二类是关于这个面权威的和常周的工具书;三类是关于这个方面的热点问题的书。
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为我们编写这本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支持;同时,又使得我们的教材难免滞后。这些限于形势和水平未能尽善尽美的地方,希望将来通过不断修订使其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