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BACK

Chai Kiln and Yaozhou Kiln: Uncover the Mystery Veil of Yaozhou Kiln

Price: $42.12 $29.60 (Save $12.52)
Only 4 left in stock, order soon.
Add to Wishlist

Details
《柴窑与耀州窑:揭开柴窑神秘的面纱》关于柴窑瓷器的品种后代多有描述,广泛讴歌,使之名声大噪,增加了神秘感。柴窑烧造时间短,产品并不多见,加之当时及后世文献没有记载具体烧造窑口,因而柴窑窑口如谜一样的悬案,引得无数人们及陶瓷爱好者广为探求,而且后世对柴窑的不同描述与五代耀州的瓷器品种的特点相联系起来,以及和越窑、湖田窑相连等有多种猜测和推断性的研究,更使人迷途,如坠五里雾中,莫衷一是。《柴窑与耀州窑:揭开柴窑神秘的面纱》将为您揭开柴窑神秘面纱。

Editor's Recommendation

《柴窑与耀州窑:揭开柴窑神秘的面纱》编辑推荐:“柴窑”即指五代后周世宗柴荣对御用瓷釉色提出技术要求,窑工即按此要求烧制,尽可能达到或接近柴荣要求的类似天蓝色青瓷品种。因柴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由皇帝提出瓷器烧造技术之人,因此后人把当时按柴荣要求烧造的瓷器称之为“柴窑”,故而名声誉满天下。

About Author

李彦君,祖居山东蓬莱,黑龙江省巴彦县人,吉林大学考古与博物馆专业毕业。长期从事文物艺术品研究鉴定工作,创办北大资源学院文物学院,任院长、教授。现为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院长、东方艺术博物馆馆长,曾先后在黑龙江省巴彦县文物管理所、木兰县博物馆文物管理所、哈尔滨《都市资讯报》“收藏与鉴赏”专栏、哈尔滨社会科学院地方史所、大连大学东北史研究中心等单位任职。多次参加田野考古与博物馆工作,主持参加多个博物馆的创建工作。在古陶瓷、铜器、玉器的研究鉴定方面具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特别是古玉、古陶瓷的理论与鉴定研究方面,总结有独到的鉴定研究学术成果,并在文献、考古、古文字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2007年被十二家媒体评为“收藏界十大人物”之一。出版了《木兰县文物志》、《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全书·玉器卷》、《中国玉器投资与鉴藏》、《鉴宝·陶瓷》、《古代瓷器鉴赏与投资》、《玉器词典》等专著二十余部,新编《陶瓷词典》即将出版。发表考古与文物研究文章90余篇。参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艺术品高研班教学工作,现任美国普莱斯顿大学研究生导师、西班牙拉斯大学孔子学院特聘教授。堂名方正堂、燕山书屋,号少陵渔者、少陵渔人、方正樵农、三夫舍人。

Table of Contents
引言
第一章柴窑窑址柴窑瓷新考证
一、关于柴窑的文献资料
二、周世宗柴荣对烧瓷技术的要求与后世对柴窑的描述
三、揭开柴窑的神秘面纱
四、关于柴窑烧造地点的几个说法
五、五代耀州窑与柴窑的关系
六、记载贡瓷或耀州瓷内容的文献
七、关于“东窑”
八、柴窑的定义
九、柴窑的称呼与文化符号
第一章章耀州官用瓷与文献对应的几类器型
一、耀州官用瓷Ⅰ式白胎型
二、耀州官用瓷Ⅱ式刻花型
三、耀州官用瓷Ⅲ式黑胎型
四、耀州官用瓷Ⅳ式黄土足型
后记
Sample Pages Preview
Sample pages of Chai Kiln and Yaozhou Kiln: Uncover the Mystery Veil of Yaozhou Kiln (ISBN:751490543X,9787514905434)

Sample pages of Chai Kiln and Yaozhou Kiln: Uncover the Mystery Veil of Yaozhou Kiln (ISBN:751490543X,9787514905434)

持这一说法主要为江南及当地研究者、收藏者。根据是:
(1)越窑一些精品如秘色瓷,釉色很接近文献记载的特征,特别是明万历张应文的《清秘藏》的著名四句“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其实万历距后周已近五百年之久,作者所见也仅是五代官用瓷的一个类型,并非是柴窑唯一的标准和全部产品。
(2)在事实上,两国有交流,越窑进入后周宫廷自在情理,使人联想。
(3)明万历徐应秋《玉芝堂谈荟》认为越窑秘色为柴窑。
【点评】
越窑不是柴窑的根据有七:
(1)越窑地点远在后周边界的千里之外,且相隔于南唐困境,交流较不容易,《清异录》记载: “唐末群方负固,物产不通。”更不属后周范围,柴荣不可能对其他国家,特别是非附属国发号施令。
(2)后周宫廷官府已有的耀州官用瓷(后周大将冯晖墓出物皆为耀州),月,质量不比越窑官用瓷逊色,甚至在釉色上略胜一筹,放着耀州不做要求,反而要求千里之外的别国烧制,不合常理。
(3)越窑东汉始烧,其巅峰在唐晚期,五代的后周时已渐走下坡路已呈衰落之势,没有特别突出、区别于前后时期的质量高的产品出现,在唐及北宋时期为辉煌期。
(4)与多处文献记载的“出北地”在地理上不符。
(5)与多处文献记载的柴窑有“细纹多黄土足”的特点严重不符。
(6)其天青色远不如五代末的耀州窑官用瓷。
(1)这一说法主要被误导于明万历张应文《清秘藏》著名的四句“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因宋代湖田窑一般器壁较薄,打击声音也较好,最大特点比较接近四句中的“薄如纸”。
(2)湖田窑属带有淡蓝、淡绿的影青瓷,是五代时烧造质量不高的青瓷,有些接近四句中的“青如天”。
【点评】
这是一个十分牵强的联系,实则不值一驳,稍懂历史则知,其根据有八:
(1)湖田远在后周千里之外,离开封两千余里,不是后周范围。
(2)仅凭北宋中晚期瓷器品种特点去联系张应文所说,十分牵强,而且颜色与文献记载也相去甚远。
(3)湖田五代时期属成长期,胎色、釉色都不十分好,直到北宋晚期,南宋时胎薄如纸影青特点才达到鼎盛时期,五代晚期没有质量突出的产品。
(4)符合四句诗的湖田产品大量存在,没有柴窑瓷的稀少性。
(5)“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仅是后人对柴窑片面的描述,本身不具权威性和全面性,以其为唯一标准缺乏客观性也缺乏科学性,有“盲人摸象”之嫌。
(6)与多处文献记载“出北地”不符。
(7)湖田产品多没有历史多处文献记载的“黄土足”和“细纹”(即开片特征)。
Chai Kiln and Yaozhou Kiln: Uncover the Mystery Veil of Yaozhou Kiln
$2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