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 Pages Preview
Preface
本教材是供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使用的初级语法教材,也可供国际汉语教师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参考书。本教材从初级汉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倡以交际化为标准,优选语法项目,以是否构成难点来取舍语法项目,并向量小的方面倾斜,精化教材内容,降低教学难度。鉴于我们这部教材是面向初级水平留学生而编写的,因此我们在严格控制语法项目总量的同时,尽量精简内容,并不完全考虑语法体系的完整性,如我们在本书中省去了大段的综述性内容,而只选取了量词、离合词、重叠形态、“着”“了”“过”等动态助词标记,补语、特殊句式等初级阶段的学习难点项目,而不是概论式地介绍汉语语法的概貌和特点等。对于初级学习者而言,单课教学容量的稳定性会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如果语言点容量大,容易引起学习者的学习焦虑,教师也会限于课时而讲练不充分,因此,我们在教材中本着少而优的原则,均衡分布每课语法讲练内容。
本书在充分考虑语法点的描写与解释清晰的基础上,还注意吸收学术界的前沿理论成果,并以“扩充知识”的形式附在每课内容之后,供教员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参考。比如,我们在进行语言使用练习时,如何为学生设置语境,让学生能直观地体会到该语法点的语法意义和语用环境,我们参考了冯胜利、施春宏(2015)关于“三一语法”的论述,该书为语境的设置提供了如下五点原则:
1.该句型出现频率最高的场景;
2.代表该句型结构功能最典型的场景;
3.描述该场景的词语为习得者已学过的;
4.所描述的场景与习得者的生活有关的;
5.所描述的场景便于/适于课堂教学的。有了这些原则的指导,我们在编写教材时就会为每一条语法点的语境设置进行斟酌,选取最容易被学生理解、最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编写进教材,而舍弃复杂的、间接的解释和介绍性语言。再如离合词的教学问题,近年的研究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提出了很多新的解决方案,黄梅、庄会彬、冯胜利(2017)《韵律促发下的重新分析——论离合词的产生机制》一文,已经详细解释了离合词产生的原因、机制以及分析方法,这些内容在我们的书中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参考借鉴。总之,该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充分吸收前沿理论,因此可供广大汉语教师、汉语研究者使用,为他们的科研提供素材和思路;同时,也可以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配套教材,为他们初步了解初级汉语学习者常用语法点及讲练办法提供参考。
本书的不足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