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 Pages Preview

语
序和虚词,在汉语的语法中始终占有重要的位置。汉语的语序,古今变化不大。甲骨文中“我伐马方”(董作宾《殷墟文字乙编》),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军讨
伐马方”,古今语序完全一致:主语一谓语一宾语。但是,上古汉语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语序。这些特殊的语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了,所以我们在阅读古书的时
候,要特别注意。古代汉语突出的特殊语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求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说,在古代汉语中,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有时是特殊用法:“主语——宾语——谓语”,即宾语在谓语的前面。主要有四种情况。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时,要出现在谓语的前面。
(1)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我欺骗谁?欺骗天吗?)
(2)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王者是指谁呢?是指文王。)
(3)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天下的父亲们都归顺了他,他们的儿子还会往哪里去呢?)不仅是动词,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也要放在介词的前面。比如:
(4)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上》)(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
(5)胡为至今不朝也?(《战国策·齐策四》)(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让她上朝呢?)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要出现在谓语的前面。
Preface为了帮助外国留学生逐步读懂中国的古代文献,直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特编写这本专门为来华留学生使用的古代汉语教材,适合中级以上现代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使用。其他读者也可以用来学习、了解古代汉语。
本
教材所选篇目,以先秦两汉散文为主,也选人了汉代以后的一些散文名篇。共四十五课。以每周四小时计,可供一学年使用。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也可以选做一学期
的教材。通过学习本教材,留学生可以对中国古代,特别是上古时期的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可以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现象和常用词语,达到借助字典、词典
阅读古书的目的,为进一步阅读中国古代文献打下基础。
每课除选文以外还有以下几个部分:作品介绍、注释、古文知识、练习、阅读课文。
作品介绍,只是第一次出现在所选课文之处,简要介绍该书的作者及成书年代等内容。以后,只介绍课文本身的要旨。
注释,一般给出基本词义和本课中的意思,有时也简要指明用法。考虑到授课时不一定顺序逐课讲解,所以注释不避重复。注释中“某通某”,一般指通假(假借)现象。要注意,“某通某”和“某同某”是不一样的。
为帮助读者逐步熟悉旧版古籍中的繁体字,特设繁简字对照一项。每组前一个是现行的规范字,后一个是相应的繁体字。标*的表示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如“后——後”,并在注脚中说明。
古文知识,重点是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文字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感到具有中等水平的留学生有能力接受这些知识,而且他们还颇感兴趣。另外,专题性地介绍一些古代汉语语法、词汇、知识,还可以使留学生对古代汉语有比较系统的了解,不至于琐碎零散。
练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每课练习的前几项,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有关语言知识,最后一项则为帮助学生掌握古文知识所讲内容。
阅读课文,由于教学对象的汉语水平都不尽相同,而且每一个班里,学生的汉语水平也有所参差,阅读课文既可以满足水平较高的同学的需要,扩大阅读量,又可以给老师的教学提供选择的余地。
译文,每篇都有课文的古文今译,可供学生参考。译文力求贴近原文而又顺畅。